王震将军的农大情缘
【编者按】凝心聚力迎双甲,强国兴农作先锋。中国农大走过118年光辉历程,在祖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深深足迹。近期,官微陆续推出领袖关怀、建筑历史、博物馆藏等系列推送,号召所有中国农大人以强国兴农实际行动,为120周年“双甲子”建功献礼!
王震将军的农大情缘
王震将军是英勇无敌的名将,为我国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在毛泽东倡导的敌后大生产运动中,他领导的359旅在陕北南泥湾开荒种地大生产,在敌人封锁围困下,为人民军队丰衣足食,稳步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王震曾任农垦部部长,对我国屯垦开荒的农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与农大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
1949年,王震率部队解放新疆,并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他在新疆亲自创建了八一农垦学院,找到时任北京农业大学教务长沈其益,协商派遣部分教师前往任教。沈其益在后来的文章中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写到:事情办妥后,“将军甚为满意”,文章还说:“王震将军治军很严,但对知识分子教师却以诚相待。在三年困难时期,曾派人送来食品给农大教师品尝”。
回到北京担任农垦部部长后,王震同意北京农业大学利用学校管理的东北旺一万多亩土地开办国营农大农场,利用学校师资优势,扩大农业生产,为农业现代化作示范。他还指示农垦部划拨专款,为农场兴修水利排灌系统,修路造林,购置农牧生产工具、设施,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并为农大划出一千多亩土地建立农业试验站供科研教学使用。
1956年12月到1957年1月,王震偕同农垦部畜牧兽医局、基建局、生产指导局的专业技术干部,并邀请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陈伯心教授、吴春江讲师到黑龙江铁道兵农垦局所属各农场视察工作。王震一行在各农场与职工谈话,对各场开荒建场和发展畜牧业进行了研究。王震还与陈伯心教授商谈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57年毕业生于4月至10月来铁道兵农垦局进行教学实习,支援开荒工作。当时,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的遗孤、就读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机系的黄岁新,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梁军,也跟随王震去了东北垦区工作。
1961年,王震与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的专家联系,将牡丹江垦区作为这些学校毕业生的实习基地。这批毕业生完成毕业考试后,大部分留在垦区工作,成为垦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1958年8月,王震亲自选址并兼任校长,创建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这是北大荒垦区最早成立的高校,被誉为“垦区黄埔”。创校之初,师资短缺,王震便向北京农业大学要应届毕业生,扩大教师队伍。他多次邀请北京农业大学著名专家蔡旭、李竞雄、孙渠、彭克明等教授前往牡丹江垦区和八一农垦大学考察讲学、指导生产,并进行科学试验。
王震任农垦部部长时,北京农业大学由北京市委划出东北旺高级社一万多亩土地交学校使用,学校想在此基础上创建大规模农场,而农业部无此费用。副校长沈其益曾多次赴农垦部王震部长处,请求支援。农垦部拨出专款,进行水利排涝系统建设,修路造林,购置农牧业设施、农牧业机具装备和人员培训等,还划出一千多亩土地为农大建设实验站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
王震在长征中曾经路过湖南大南山,对这里的农业发展十分关心。他亲自指派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冯仰廉、贾慎修、李连捷实地考察南山,发现这里有着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1973年春,他指示湖南省委、邵阳地委:“要把大南山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大型的、现代化的奶菜牛出口基地。”1975年9月21日,王震在给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的信中说:“建设好南山具有重要意义。南山地处大三线,建成后将是一个战备奶粉库和肉库,同时也关系到填平补齐我国南方山区奶肉畜牧业的空白问题,必须闯出一条我国自己的山区现代化养牛业的路子,做到出经验,出产品,出良种。”1974年,王震将“南山农场”改名为“南山牧场”,这里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全国著名的大型农牧企业。
20世纪70年代初,时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的王震对北京农业大学从陕北回迁华北作出了很大努力。此后,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亲自关心下,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相继迁回北京办学。得知这一消息后,王震十分欣慰,说这是正确的举措。
1974年11月,国务院在广东湛江召开全国推广腐植酸大会,王震点名邀请植酸肥料研究专家、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杨志福参加会议。在大会闭幕式上,王震要讲话。他让秘书伍绍祖找几个“内行”,给讲话稿把把关。伍绍祖便请来杨志福及两位化学专家,他念讲话稿,王震在一边听,几位专家提意见。
1975年春,全国腐植酸技术培训班在河北张家口举办,杨志福应邀请到会给学员们讲课。开课那天,杨志福和300多名学员坐在台下,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等领导坐在主席台上。王震看见杨志福,用手一指:“农大的杨老师,坐到主席台上来!”他让杨志福坐到自己旁边,对台下的学员说:“杨老师是你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腐植酸的好多知识都是他告诉我的。你们要尊重他。”
1990年10月9日,正值北京农业大学建校85周年之际,国家副主席王震给农业大学师生写了一封亲笔信,他专门提及了“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农大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奔赴边疆、垦区、基层和生产一线,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建立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广大教授同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辛勤工作,默默耕耘。党、祖国和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来源 | 《世纪浓情》
编辑 | 杨雨睿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郑诗盈 宋梦洁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去尔滨,最好带上力学老师!
“神仙”打架!学霸手绘笔记!
我们有不一样的“潮”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